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

第三四七章 天元逼并邊角騰(七)-《戰國野心家》


    第(1/3)頁

    適反問高孫子的那番話,才是墨家仁義觀的重點。

    仁:仁愛也;義,利也愛利,此也;所愛、所利,彼也。愛利不相為內外,所愛、利亦不相為外內其為仁內也,義外也,舉愛與所利也,是狂舉也,若左目出右目入。

    墨子認為,愛和義本身,都是內心的,不是外在的。

    墨家的仁就是愛,就是愛自己的那種純粹的愛,是內心的。

    墨家的義,是一種想要利天下的想法,也是內心的。

    在沒有表達出來之前,是不可測量的。

    因為這個人義不義,如果只考慮內心,沒人能評價。他說仁就是仁,他說義就是義。

    但是,得到愛,得到利,這是外在的,這是可以衡量的,這是可以直觀觀察的,這是可以判斷的。

    靠著“仁、愛己也”這一個定義,墨子先將儒家的“仁”的概念給廢掉一部分。

    商紂王也有仁,因為他愛自己,同樣也會愛幾個人,只不過他的仁不如武王那么多而已。

    墨子直接把仁,偷偷替換為了愛,沒有人不愛自己,所以仁本身無意義,除非達到“兼愛”才有意義。

    單獨的一尺,沒有高矮。

    單獨的、不兼愛的仁,也沒有意義。

    所以,仁是愛,是普遍存在的,只是“兼愛”可能實現的基礎。

    隨后,又針對儒家認為“仁,內也。義,外也。禮樂,共也”這種有差等的仁義和愛給予了反駁。

    墨子認為,儒家的邏輯不自洽。

    義是“你想要利天下”,這就是義,這是內心的問題,與外有什么關系呢?你行義出于內心,別人接受了你的義舉,那是外在的表達,但你不能說義等同于別人得義。

    同時,墨子又極力反駁了禮。

    認為禮不是普適天下的,而是分階層的,貴族有貴族的道德、平民有平民的道德,這不能用不同階層的道德去評價另一個階層是否符合道德,所以禮不是普適的。

    最后墨子才給出了那么一番話,意思就是對于個人而言,仁義是一種自我修養,內心層面。

    對于天下而言,重要的不是個人的仁義,而是天下人感受到的、實際的“被愛”和“得利”。

    作為一個君主,如果不能讓天下人感受到愛,得到實利,那么你內心的仁和義就是沒意義的。

    內在的,并不能直接在物質世界得以表達的仁義是空洞的。

    內心你很仁義,那是你自己內心的事。

    你讓天下人得到了愛、得到了利,那就是現實的“仁義”的行為、舉動,是物質的,不是內心的。

    所以,最終,物質的、現實的、可被感受觀察衡量的,才有意義。

    就是說對于天下,仁義沒有意義。“所愛”、“所利”才有意義。利天下之心,必須要讓眾人得到愛、得到利,才算是真正有意義的“義”,否則那也就是顆心。
    第(1/3)頁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桃江县| 冕宁县| 榆林市| 临澧县| 保康县| 若尔盖县| 丽江市| 敦煌市| 玉山县| 乐平市| 博兴县| 沁水县| 青阳县| 蓬莱市| 济宁市| 胶州市| 华宁县| 吴旗县| 普洱| 襄垣县| 嵊泗县| 和平区| 曲沃县| 余江县| 辛集市| 乐山市| 定南县| 兴隆县| 黄陵县| 安岳县| 新野县| 东平县| 连山| 长沙县| 瑞昌市| 绥芬河市| 铅山县| 达日县| 太康县| SHOW| 平定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