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月后,已是八月,天氣逐漸有些涼了。 各地的被通知參加這次同義會的墨者紛紛返回沛縣,或有彭城的,或有楚地的,亦或是來自宋齊。 適比高孫子早回來了幾日,滕地距離沛縣極近,滕地的城墻和扼守四境的三座堡壘正在修建,一切按部就班,并無差錯。 騎手四散出去每日回報越人的動靜,在齊地吳越的墨者也帶回了所需的情報。 現(xiàn)在看來,越人正在和齊國田氏接觸,但是暫時不可能動兵,至少也要等到明年春夏才有可能。 胡非子在齊國做的不錯,田氏正在修繕邊臨越國的長城,臨近平陰的那段被三晉拆除的長城也在悄悄修筑。 魏正和楚廝殺的劇烈,齊國這一次不敢直接出兵,但是對于楚國依舊提供了足夠的幫助,想要依靠楚國牽制三晉的力量,同時也趁著墨家奪取了滕國復(fù)國后的局面,有計劃地防備越國。 雖然田氏清楚墨家這一次幫助滕國復(fù)國,和齊國完全無關(guān),但事都已經(jīng)做了,齊國自然樂于見到越國的衰敗。 根本不需要派遣使者互通有無,這件事涉及到田氏自身利益,相隔千里依舊讓越國摸不清楚齊國到底會是什么態(tài)度,不敢輕易動兵。 這種情況下,適認(rèn)為今年完全可以安穩(wěn)度過。 如今各國想要出兵,都需要足夠的準(zhǔn)備時間。雖晉楚這幾年連年作戰(zhàn),但是真正的決戰(zhàn)還未展開,每年也都是三五萬人的規(guī)模,不能夠再大了,再大的話兩國的后勤都很難支撐。 現(xiàn)如今沛縣還沒有進(jìn)行全面的戰(zhàn)爭準(zhǔn)備,這件事只能在這一次同義會后才能進(jìn)行,而且還得是適的意見得到認(rèn)可通過之后才行。 回到沛縣后,適也沒有去拜會其余墨者,或是朋友,而是直接去見了墨子。 墨子病了,有些消瘦,但精神看上去還好。 待適進(jìn)入房間后,墨子沖著適招招手,笑道:“你回來的可是早。滕地那邊的事,不必說,每隔幾日都有通報。你既回的早,必有別的事,直接說吧。” 適笑了笑,跪坐到墨子身邊,從背后的包裹中拿出幾本書道:“這幾本書卷,請巨子過目。” 墨子接過,看了看書目,見名目上取的是《墨家精義》四字,心中已經(jīng)明白了適的意思,笑道:“你這是看我恐要老死,要讓我死前看看?” 適垂首道:“墨家不懼死亡,明鬼敬天,節(jié)葬不求事死如生。弟子知曉先生所想,無非利天下,所以之前書秘吏就在編纂這套書卷,先生是知道的。而弟子在滕地苦思墨家之義,也有所得,為了能夠有更多的人看懂,所以用了一些平白語言編寫了這一冊《墨家精義》,還請先生過目?!? 墨子點頭,隨便翻了翻,適在一旁接著說道:“仲尼說,述而不作。他儒家可以,墨家卻不可以不作?!? “儒家慕古,故而可以述古。儒家守舊,因而必然不作。先生既說‘堯善治,自今在諸古也。自古在之今,則堯不能治也’,那么墨家就不得不作?!? 孔子述而不作,這作的意思,便是變革、革命。 述而不作,意為將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陳述并沒有加入自己的思想。不作就是不變革、不加入自己的理解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