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這才是方以智關心的,什么科學關心水的形態,力的轉換,那都是小道,在方以智看來那些都不是顯學,不是大道,他更在意的是科學是不是反儒學的。 楊子正微微一笑,他當然知道方以智這么問他是什么意思。 “儒家、道家、佛家都是一種對道德修養,道德約束的學派,這跟科學沒有什么關系,科學與道德的無關。儒學、道家、佛家、神學這一類的我認為都是思想學,與科學互不干涉。”楊子正解釋道。 “但你之前說了,你希望有一個人人平等,男女平等的世界,那就不是你說的科學了,那是什么學說?”方以智打破砂鍋問到底。 “哈哈,方叔,這不是我說的,古語有云:‘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’,這就是人人平等。又有云:‘“法不阿貴,繩不撓曲。法之所加,智者弗能辭,勇者弗敢爭。刑過不避大臣,賞善不遺匹夫。” “前一句是商鞅說的,后一段出自《韓非子·有度》,都是法家思想,你信法家?那你相信人性本惡了?”方以智繼續問道。 “是不是法家不盡然,佛家曰:眾生平等!道教亦有:修仙之道不分男女之說?!? “人性本惡還是本善,如果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觀察與發現人性之規律,諸位會發現,人性不本惡,也不本善,人性本私。剛出生之幼兒,不因乳汁來自親母或乳母,或又是牛乳、羊乳,只須能飽腹,便是好乳。這是私欲?!? “人吃羊,是人對羊有惡意嗎?當然不是,羊從未對人有過威脅,為什么要對羊有惡意?那人對羊有善意嗎?當然有,比如羊將被殺死前人總是有絲不忍。既然羊不威脅人,而人又對羊有善意,為何還要吃羊?皆為私欲也,裹腹是人最基本的私欲。” “《對玉梳》有言‘酒足飯飽思**,饑寒交迫起盜心’,這些都是人之本性,私欲也?!? “難道人為了私欲殺人越貨也行嗎?”張養重問道。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