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劉鑠! 果然非比尋常。 此刻,捏著頜下一縷胡須打量劉鑠的鄭玄,下意識頷首點頭,開始潛移默化地接受一些,在劉鑠身上發(fā)生的,令他難以相信的事實。 下一個瞬間。 正當(dāng)劉鑠高亢的聲音落寞,伴隨著一陣長久的沉默,劉鑠緩緩垂下腦袋,沉重的呼吸彷佛令大殿的空氣都凝滯,氣氛竟在剎那轉(zhuǎn)入悲戚中,給人以莫名的悲涼感。 足足沉寂了良久,劉鑠方才抬起頭來,但那雙眸子里卻閃爍著晶瑩的淚光,眉峰中激蕩出絲絲凄涼,甚至說話的齒縫間,亦有悲戚婉轉(zhuǎn): “鎧甲生蟣虱,萬姓以死亡。” “白骨露于野,干里無雞鳴。” 話音剛落,一副描繪著因長期難以卸甲,導(dǎo)致將士鎧甲上生滿了蟣虱,眾多百姓也因戰(zhàn)亂而亡,尸骨曝露于野,無人收埋,干里之間沒有人煙,更無雞鳴的畫卷,躍然腦海。 凄涼! 令人心寒! 劉鑠的詩文雖然極其簡單,但卻為眾士族描繪出了一副戰(zhàn)亂中的凄涼悲慘的畫卷,令滿座的士族鴻儒,在這一剎那肝腸痛斷。 原本對劉鑠沒什么期待的蔡邕,在這一刻瞪大了雙眼,他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雖然前面兩句,顯得差強人意,但這兩句的升華,頓時令全文達到了某種高度。 “嘖嘖!” 蔡邕神色木然地頓了頓:“真沒想到,子明這兩句的立意竟如此高遠,我等只是關(guān)注了戰(zhàn)役的獲勝,卻忽略了百姓的艱難。” “是啊。” 即便是邊讓本人,也不由地點頭稱贊:“討董畢竟是子明的親身經(jīng)歷,由此反應(yīng)出來的現(xiàn)實更加真切,感情更為強烈。” “怪不得,他寧肯冒著巨大的風(fēng)險,也要接收數(shù)十萬黑山軍鄉(xiāng)民,或許在他的眼里,這些人同樣是戰(zhàn)亂的受害者,而非是敵人。” 鄭玄捏著頜下一縷胡須,心中暗道:“好一句‘白骨露于野,干里無雞鳴’,單憑這一句便可令此前所作的詩文,盡失顏色。” “不錯!” 鄭玄不住點頭,眸中流露出欣賞之色。 原本以為,劉鑠是不諳詩文創(chuàng)作,但不曾想,隨便拎出來一首詩,便將今日儒林大會中的詩文,碾壓得一錢不值。 然而...... 劉鑠的詩文卻還沒有讀完,仿佛情到深處,依日醞釀著悲愴的情緒,他揮袖拭去眼角的淚水,輕聲抽泣片刻,再次發(fā)聲: “生民百遺一,念之?dāng)嗳四c。”.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