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當劉鑠把頭垂下來的那一瞬,滿座士族、鴻儒能清楚地感受到劉鑠內心的痛苦與掙扎,尤其“斷人腸”三個字,從劉鑠口中緩緩吐出,那種鉆心的痛彷佛由心而生,催人淚目: “好一句‘生民百遺一’,聽得我是肝腸寸斷!” “唉,所有戰爭打到最后,受傷的總是百姓。” “子明若非愛民之雄主,豈能發出如此感慨!” “子明的這篇《蒿里行》,實在令我等汗顏,我愿稱之為神作。” “是啊,言辭雖然樸素,但勝在感情真摯,立意高遠。” “......” 正當眾兗州士族議論紛紛時,便是鴻儒蔡邕,也不由地潸然淚下:“聽到子明的這首詩,便知今日東郡的繁榮,絕非偶然。” “沒錯。” 邊讓極其肯定地點點頭,對劉鑠的崇敬之情又增添三分:“怪不得,當初子明那么快,便決定收留數十萬黑山軍鄉民。” “或許在他的心里,這些黑山軍鄉民不是叛軍的親朋,他們只是大漢的子民,只是亂世中百不存一的生民。” “只有真正心懷天下子民之人,才愿意冒著極大的風險收留他們,而且拼盡全力,也要幫助他們在東郡安家立業。” 鄭玄捏著頜下一縷胡須,那雙本已經干涸的眸子,似乎被劉鑠身上的光芒激活,盈盈地泛著淚光。 這一瞬,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句話,是記錄在《孟子·離婁上》的一句話: 得天下有道,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 得其民有道,得其心,斯得民矣。 這世間的一切,在冥冥之中皆有定數,或許傳國玉璽的神秘現世,便已經揭示了最終的答案,只是劉鑠本不自知,而將其送給了劉岱。 然而...... 劉岱的能力與德行,根本承受不起傳國玉璽帶來的滔天氣運,即便他手里拿著傳國玉璽,最終也不過是暫時保管罷了。 他捏著頜下一縷山羊胡,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劉鑠,內心忽然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滿足感,彷佛身心盡皆受到了某種召喚。 或許,自己能來東郡辦學,根本不是巧合,而是天意如此! 沒錯! 一定是這樣的。 甚至,連身旁不遠的荀爽,也不由地被劉鑠詩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而震動,目前的劉鑠雖然只是個東郡太守,但隱隱已經有了王者的氣息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