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鄭玄敬佩不已:“論起傳道授業(yè)解惑,你甚至要比老朽,更加通透,怪不得當初伯喈會對你如此推崇。” “哪里。” 劉鑠急忙謙虛道:“不過些雕蟲小技而已,不值得一提。” 鄭玄淡然一笑:“上完課了,感受如何?” 劉鑠頷首,如實回答:“孩子們的確很聰明,乃是真正的天才,因此傳統(tǒng)的教育方式,或許有些不適合他們,他們更適合發(fā)散思維,探索更廣闊的世界。” “誠如國淵!” 劉鑠立刻提到了鄭玄的弟子:“他雖然種了十余年田,但卻能夠種到極致,甚至掌握了糧食增產(chǎn)的一定辦法,便堪稱奇才。” 鄭玄豈能不知國淵的厲害,淡然一笑,與有榮焉:“子尼這孩子,在種田這方面的造詣,的確非尋常人可比。” 劉鑠恩的一聲點點頭:“鄭老,我現(xiàn)在將一項極其偉大的事業(yè),交給了子尼,他若是真能徹底解決糧食產(chǎn)量問題,立生祠、入史冊,我劉鑠會為其爭取。” 鄭玄詫異:“子明,你......” 劉鑠面帶微笑:“鄭老,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,希望您的教育手段與理念,能夠培育出更多諸如子尼的年輕才俊。” “少年強,則國強!” 劉鑠極其鄭重,目光如炬地道:“大漢的未來,還需要他們這些孩子,共同承擔起來,書院便勞煩您費心了。” 鄭玄保證道:“放心吧,只要老朽還在世一天,必會堅持教學,為朝廷培養(yǎng)棟梁之材。” 劉鑠內(nèi)心狂喜,但面上卻保持鎮(zhèn)定:“恩,在下自然相信鄭老!” “哦對了。” 言至于此,劉鑠忽然想起了什么,再次詢問道:“有件事,在下想與鄭老商議一二。” 鄭玄立刻擺手道:“子明有何事,盡管直言即可。” 劉鑠瞥了眼邊讓,輕聲道:“是這樣的,朝廷一直以來,從郡往下,便沒有真正主管教化的專職官員,通常都是由郡丞等人兼任。” “鑠以為這便是學、校、庠、序,難以真正持久的根本原因,因此在下想要設立專職主管各郡縣教化的官員。” 鄭玄聞言大喜,他清楚的意識到,若是在官府中有專職主管教化的官員,對于教育體系的維系與發(fā)展,有著巨大的利益。 因此,他毫不猶豫,脫口而出:“這是好事,老朽必鼎力相助。” 劉鑠大喜:“太好了,還請鄭老另外再挑選一人,頂替文禮的講席職位,官府專職主管教化的職務,非文禮兄不可。” 邊讓頓時愣住了:“啊?我......”. 第(3/3)頁